在市场经济中,兼并重组是常事儿,但是亏损巨大的企业最后把盈利的企业给兼并了,就值得探讨。几年前,日照钢铁被山东钢铁集团兼并曾在山东钢铁行业内引起轰动效应,当时,山钢集团半年亏损12.85亿元,而日照钢铁集团同期利润达到了20个亿。
按理说,日照钢铁兼并山东钢铁好像更容易让人理解。但是结果却是:弱者吞并强者。当时业内普遍认为,山东钢铁集团是国企,这起兼并案背后似乎正是“婆婆们”坚决的态度在起着最为关键的作用。
其实,山东钢铁对日照钢铁垂涎已久,但由于种种原因,并购日照钢铁的过程颇为不顺。赚钱的日照钢铁一直排斥山东钢铁的收购,在有关部门的强力主导下,这宗生意才得以完成。
如果从产业布局来看,山钢集团生产基地都处于内陆,按照钢铁产业的发展趋势,布局沿海将很大程度上节省成本。所以山东钢铁强调与日照钢铁的资产重组,对于加快日照钢铁精品基地的规划和建设,促进山东钢铁产业调整振兴,打造以日照精品钢铁基地为重点的鲁南临港产业带举足轻重。不过,这起并购也引发一大话题,在市场化的道路上,政府包办的拉郎配是否合适?强扭的瓜会甜吗?市场与政府到底谁说了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