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绿色矿山产业联盟
绿盟〔2025〕43号
关于召开首届地质资源与矿业绿色开发(国际)学术交流会(第二号通知)
全体会员、各有关单位领导及专家:
当前,我国矿产资源开发面临深部开采、绿色转型、安全保障等多重挑战。为加强地质、矿业、油气等相关行业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与技术创新,推动地质资源与矿业绿色开发技术进步,中关村绿色矿山产业联盟、煤炭精细勘探与智能开发全国重点实验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碳中和与气候变化驱动绿色转型”教席等十几家单位,于2025年8月22--24日在北京举办“首届地质资源与矿业绿色开发(国际)学术交流会”。
本次会议以“交流矿业前沿技术,互通行业信息资讯”为主题,诚挚邀请和欢迎地质、矿业、油气领域的专家学者、科研人员、企业技术骨干、政府管理人员、设备厂商及行业协会代表等参会交流,共同探讨前沿技术与行业发展趋势,分享行业最新资讯。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中关村绿色矿山产业联盟(联合国特别咨商地位)
煤炭精细勘探与智能开发全国重点实验室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碳中和与气候变化驱动绿色转型”教席
自然资源部战略性金属矿产找矿理论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自然资源部基岩区矿产资源勘查工程技术创新中心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北京科技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东北大学
成都理工大学
贵州大学
承办单位:中关村绿色矿山产业联盟
协办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能源与矿业学院
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资源工程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
大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中煤科工开采研究院有限公司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
贵州省战略矿产智慧勘查全省重点实验室
中碳智数(天津)科技有限公司
合作媒体:《绿色矿山》《Applied Energy》《Engineering》《绿色矿冶》《矿业安全与环保》《黄金》《钻采工艺》《洁净煤技术》、“中矿人”微信视频号、“立方石油”公众号、绿色智能矿业平台、“矿冶工匠”公众号。
二、会议时间、地点
1.时间:2025年8月22日-24日,22日(周五)报到。
2.地点:北京市朝阳区北四环东路118号西藏大厦(惠新西街北口地铁站A口,步行300米)
三、会议内容
1.矿业绿色开发与生态修复前沿技术研讨
2.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前沿技术研讨
3.前沿技术与行业资讯交流会
4.《绿色矿山》杂志第一届第二次编委会工作会议
5.智能矿山认证研讨会
6.矿业绿色技术认定工作研讨会
四、会议组织委员会及分组召集人(按姓氏笔画顺序)
(一)组织委员会
主任:彭苏萍
副主任:李根生、康红普、毛景文
秘书长:王亮、毕银丽
委员:马克、文志杰、巴晶、邓久帅、白英睿、刘雨、江海深、芮振华、杨胜利、吴盾、邱昆峰、张凤远、袁顺达、倪军、魏兵、赵曰茂、杨森(增补中.....)
(二)分组召集人
1.矿业绿色开发与生态修复前沿技术
学术指导:彭苏萍、康红普
主任:王香增、王家臣、李夕兵、杨仁树(增补中.....)
副主任:毕银丽、朱万成、李全生、范立民(增补中.....)
2.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前沿技术
学术指导:李根生、毛景文
主任:朱光有、刘清友、芮振华、周琦、赵金洲、唐春安、蔡国军、戴彩丽(增补中.....)
副主任:巴晶、张发旺、陈炳瑞、袁顺达、徐奴文(增补中.....)
3.前沿科学问题解决闭门研讨
五、通知重点
1.有意向在会议上做报告的专家学者请与于8月10日前提交报告题目。
2.征集协办单位、承办单位、支持单位、赞助单位。欢迎国重室、课题组、学术团队赞助支持本次会议,会议将给予展示机会。
3.有意作为主任、副主任、委员等的论坛召集人,请与会务组联系,共同完成会议组织工作。
六、会议报名、注册
1.参会报名
本次会议采用在线注册方式,请参会嘉宾扫描下方二维码进行会议注册。
2.会议费
(1)参会代表:2800 元/人;会员、专员、学生:1000 元/人。
(2)各主任、副主任、委员及邀请嘉宾如缴纳注册费不方便,可申请免注册费。
(3)会议食宿统一安排,住宿费用自理。
3.账户信息
单位名称:中关村绿色矿山产业联盟
统一社会代码:51110000327313754J
开户行:招商银行北京清华园科技金融支行
账 号:110914612910501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学清路9号汇智大厦3层2单元311、315
4.会议费用须在报名注册时直接缴纳到“中关村绿色矿山产业联盟”账户中,中绿盟开具相关发票,请联系芦老师13641134358。
七、联系方式
中关村绿色矿山产业联盟秘书处:
电话:010-53688339 010-53656625
联系人:杨森 18600365729
邮箱:81969434@163.com
首届地质资源与矿业绿色开发(国际)学术交流会组委会
2025年8月3日
邀请嘉宾(按姓氏笔画顺序)
1.彭苏萍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院士、教授
2.李根生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院士、教授
3.康红普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院士、研究员
4.毛景文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院士、 教授
5.Tayfun Babadagli 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教授
6.Birol Dindoruk 美国休斯敦大学 美国工程院院士、教授
7.Michael Hood 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澳大利亚技术科学与工程院院士、教授
8.Malcolm Wilson 加拿大Videre能源公司首席科学官、董事会成员
9.Silviu Livescu 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 教授
10.Shirish Patil 沙特法赫德国王石油矿产大学 教授
11.Hamdi Tchelepi斯坦福大学 教授
12.薛强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局 局长、国家杰青、教授
13.柳贡慧 北京工业大学 原校长、教授
14.杨仁树 北京科技大学 校长、党委副书记
15.刘清友 成都理工大学 党委书记、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16.张烈辉 西南石油大学 党委书记、国家级人才工程、国家杰青、教授
17.来兴平 西安科技大学 党委书记、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18.邹友峰 河南理工大学 党委书记、教授
19.张发旺 中国地质调查局水环中心 党委书记、俄罗斯外籍院士、国家科技委特聘专家、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20.周福宝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院长、常委副书记、国家杰青、教授
21.李海波 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 分党组书记院长、国家杰青、研究员
22.周辉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党委副书记、副所长、国家级人才工程、研究员
23.张瑞新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24.冯国瑞 山西能源学院 党委书记、国家杰青、教授
25.唐辉明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原党委副书记、教授
26.郭立稳 华北理工大学 原党委副书记、教授
27.梁冰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原党委书记、教授
28.赵金洲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 西南石油大学原校长、教授
29.李建威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校长、国家级人才工程、国家杰青、教授
30.许强 成都理工大学 校长、国家杰青、教授
31.蒋军成 南京工业大学 校长、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32.蔡国军 安徽建筑大学 校长、国家杰青、教授
33.鞠杨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国家杰青、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34.王成 北京理工大学 国家杰青、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35.王香增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总地质师、首席科学家
36.刘泉声 武汉大学 国家杰青、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37.李夕兵 中南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国家杰青、教授
38.唐春安 大连理工大学 国家杰青、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39.王家臣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原副校长、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40.苏学斌 中核集团 国家级人才工程、首席科学家、教授级高工
41.石振民 同济大学 副校长、教授
42.戴彩丽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副校长、国家杰青、教授
43.刘向君 西南石油大学 副校长、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44.张智 西南石油大学 副校长、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45.李全明 北方工业大学 副校长、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46.陈绍杰 山东科技大学 副校长、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47.赵光明 安徽理工大学 副校长、国家级人才工程 教授
48.裴向军 西南石油大学 副校长、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49.王东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副校长、教授
50.李振华 河南理工大学 副校长、教授
51.杨二龙 东北石油大学 副校长、教授
52.闵凡飞 安徽工业大学 副校长、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53.张保勇 黑龙江科技大学 副校长、教授
54.冉进财 新疆工程学院 副校长、教授
55.邱廷省 江西理工大学 原副校长、教授
56.马克 大连理工大学 国家优青、教授
57.马英 中煤科工开采研究院有限公司 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58.马海涛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国家级人才工程、研究员
59.丰土根 江西理工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60.王一博 中科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国家杰青、研究员
61.王克文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级高工
62.王言章 吉林大学 国重室副主任、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63.王宏 西安科技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64.王金堂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65.王相力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研究员
66.王亮清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院长、教授
67.王恩元 中国矿业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68.王海柱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国家杰青、教授
69.王琦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70.文志杰 贵州大学、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71.尹光志 重庆大学 工程学部/资源及环境科学学院 副主任、党委书记、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72.尹希文 中煤科工开采研究院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研究员
73.巴晶 河海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74.邓久帅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75.左仁广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国家杰青、教授
76.左建平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院长、国家杰青、教授
77.卢文波 武汉大学 国家杰青、教授
78.叶为民 同济大学 国家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教授
79.田守嶒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80.由庆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教授
81.白庆升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82.白杨 西南石油大学 教授
83.白英睿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84.白斌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级高工
85.包申旭 武汉理工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86.包含 长安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87.冯世进 同济大学 国家杰青、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88.边亮 西南科技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89.邢耀文 中国矿业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90.毕银丽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91.吕志成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 副总工程师、自然资源部领军人才、研究员
92.朱万成 东北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国家杰青、教授
93.朱光有 长江大学能源学部主任、院长 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94.朱鸿鹄 南京大学 国家杰青、教授
95.朱维耀 北京科技大学 二级教授
96.刘伟 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级高工
97.刘全有 北京大学 国家杰青、教授
98.刘宇程 西南石油大学 院长、二级教授
99.刘松玉 东南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100.刘育明 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国家级人才工程、正高工
101.刘顺 西安石油大学 院长、教授
102.刘晓丽 清华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103.江权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国家杰青、研究员
104.江海深 中国矿业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105.汤艳杰 长江大学 国家杰青、教授
106.汤继周 同济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107.宇波 长江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院长、杰青、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108.孙建国 吉林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109.孙福街 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 副总裁、教授级高工
110.芮振华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111.苏彦春 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 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
112.巫翔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国重实验室副主任、国家杰青、教授
113.李天斌 成都理工大学 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教授
114.李长冬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115.李地元 中南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116.李全生 国家能源集团 首席科学家、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117.李利平 山东大学 国家杰青、教授
118.李青松 贵州省矿山安全科学研究院 省优青、研究员
119.李枝林 中国石油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级高工
120.李建春 东南大学 国家杰青、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121.李彦荣 太原理工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122.李晓 中科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国家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研究员
123.李晓昭 中国矿业大学 国重室主任、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教授
124.杨仲轩 浙江大学 国家杰青、教授
125.杨胜利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126.肖立志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127.吴志军 武汉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128.吴拥政 中煤科工开采研究院有限公司 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级高工
129.吴强 黑龙江科技大学 二级教授
130.邱昆峰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131.何桂春 江西理工大学 院长、教授
132.邹俊鹏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133.汪发武 同济大学 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教授
134.汪钰冰 浙江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135.沈楼燕 中国瑞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副总工、教授级高工
136.宋考平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二级教授
137.宋先知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国家杰青、教授
138.张丰收 同济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139.张文 吉林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140.张传庆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国家级人才工程、研究员
141.张华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142.张志刚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 副总、国家级人才工程、研究员
143.张茹 四川大学 国家杰青、教授
144.张俊文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145.张健 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 教授级高工
146.张璐璐 上海交通大学 国家杰青、教授
147.陆朝晖 重庆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148.陈永贵 同济大学 国家杰青教授
149.陈衍景 北京大学 国家杰青、教授
150.陈炳瑞 东北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151.陈结 重庆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152.武宏亮 中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级高工
153.范立民 中国矿业大学 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154.范宣梅 成都理工大学 国家杰青、教授
155.林海飞 西安科技大学 国家杰青、教授
156.林婷婷 吉林大学 院长、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157.岳中文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158.岳建华 中国矿业大学 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教授
159.金旭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级高工
160.周子龙 中南大学 院长、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161.周刚 山东科技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162.周官群 合肥工业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163.周琦 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首席科学家、教授级高工
164.庞忠和 中科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研究员
165.郑有业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166.郑俊杰 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167.宗兆云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168.祈生文 中科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国家杰青、研究员
169.赵光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170.赵兴东 东北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171.赵军红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国家杰青、教授
172.赵兵朝 西安科技大学 院长、教授
173.赵辉 长江大学 国家杰青、教授
174.胡伟 成都理工大学 国家杰青、教授
175.胡卸文 西南交通大学 国家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教授
176.胡振琪 中国矿业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177.胡祥云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教授
178.胡新丽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教授
179.查克兵 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 战略投资部总经理助理、正高工
180.查甫生 合肥工业大学 院长、教授
181.柳波 东北石油大学 国家优青、教授
182.段晨龙 中国矿业大学 院长、国家杰青、教授
183.侯冰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184.侯健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国家杰青、教授
185.饶莹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院长、国家杰青、教授
186.施斌 南京大学 院长、国家杰青、教授
187.娄金福 中煤科工开采研究院有限公司 国家级人才工程、研究员
188.姚仰平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教授
189.姚艳斌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国家杰青、教授
190.秦礼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国家杰青、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191.袁节平 中钨高新矿山技术研究中心 主任、采矿首席专家、正高工
192.袁顺达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193.聂百胜 重庆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194.桂夏辉 中国矿业大学 国家杰青、教授
195.顾清华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196.徐龙华 西南科技大学 国家杰青、教授
197.徐永福 上海交通大学 国家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教授
198.徐奴文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199.徐勇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所长、教授级高工
200.徐能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处长、教授
201.衷水平 福州大学矿业学院 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202.高玉峰 河海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203.高明忠 深圳大学 国家杰青、教授
204.高晓英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205.高富强 中煤科工开采研究院有限公司 国家杰青、研究员
206.郭华明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院长、国家杰青、教授
207.郭松峰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208.郭峰 长江大学 国家杰青、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209.唐朝生 南京大学 国家杰青、教授
210.黄中伟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211.黄达 长安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212.黄茂松 同济大学 国家杰青、教授
213.曹剑 南京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214.曹淑云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215.盛茂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国家优青、教授
216.铙宇欢 赣州有色冶金研究所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正高工
217.符力耘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国家杰青、教授
218.琚宜文 中国科学院大学 二级教授
219.葛兆龙 重庆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220.蒋小伟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国家杰青、教授
221.蒋少涌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校长助理兼紧缺战略矿产资源协同创新中心主任、长江学者、国家杰青、教授
222.蒋明镜 苏州科技大学 国家杰青、教授
223.蒋官澄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国家杰青、教授
224.蒋茹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院长、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225.韩润生 昆明理工大学 中国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西南地质调查所所长、云南省矿产资源预测评价工程实验室主任、国家级人才计划、教授
226.程卫民 山东科技大学 院长、国家级人才工程、二级教授
227.曾一凡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228.曾联波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229.谢桂青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国家杰青、研究员
230.谢婉丽 西北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
231.赖莹 浙江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授
232.雷征东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国家级人才工程、教授级高工
233.褚景春 国家能源集团 首席科学家、国家级人才工程、正高工
234.翟小伟 西安科技大学 科技处处长、教授
235.樊海峰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研究员
236.潘俊锋 中煤科工开采研究院有限公司 国家级人才工程、研究员
237.魏兵 西南石油大学 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二级教授
(增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