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来的天然气紧张状况正自北向南蔓延,并给部分下游产业带来冲击。为了争取到更多的用气指标,一些地方能源主管部门甚至亲赴中石油协商供气。而随着川渝滇多地被列入工业限气名单,国内尿素、甲醇等产业备受影响。与此同时,从政府到企业的相关各方已纷纷行动,联手保供。
一位了解内情的专家透露,当前天然气紧张状况比较严峻,尤其供暖、家庭用气也出现紧张,已引起高层关注。考虑到马上要进入严冬,天然气用量会进一步提升,有关方面还是考虑优先保障民生用气,采取的措施包括压减工业用气产能、加大互联互通和液化天然气(LNG)采购、启动部分应急备用燃煤机组等,但最终还是要通过管网保民生。
值得注意的是,之前停气、限气还只发生在华北地区,但最近已向南方蔓延,并出现在浙江、江苏、湖北等地。尤其11月下旬后,华东地区LNG也开始紧张,只因江浙两地的接收站有很多LNG送到了北方各省。
而一些地方能源主管部门为了减少限气影响甚至亲赴中石油协商。贵州省能源局官网之前挂出的一则消息就显示,该局局长张应伟近日拜访了中石油,将贵州省今冬明春天然气保障供应需求及恳请支持事项向中石油天然气销售公司副总经理张帆作了介绍。后者表示对贵州新兴市场将给予大力支持,并强调LNG工厂气源供应不能一刀切。
从中石油集团获悉,为最大限度化解因多种因素影响造成的天然气供需失衡,中石油天然气销售公司已紧急启动应急预案,多措并举增产增供,严格压减石油系统工业用气,有序压减直供工业用户,协调配合有关地区和下游用户落实保民生用气。记者另从中石油长庆油田了解到,当地万口气井最近也已开足马力,实现开井1.0793万口、日产1.1155亿立方米天然气生产规模。其中,对一些高产井采取了量化分析生产潜力,加大保护力度的措施,对新井则加快建设进度,积极培养冬季保供新生力量。
在中石油青海油田,当地自12月初以来的原油和天然气日均产量分别突破6400吨和1900万立方米,日产量同比去年分别增长了300吨以上和500多万立方米。为满足天然气冬供需求,青海油田制订了4套生产保供方案,倒排月度天然气生产计划,产量细化到井口、责任到岗位,可谓全力以赴。
中海油则一方面全力维持LNG价格合理、稳定,另一方面出台系列措施预防恶意哄抬价格、暴力经营。此外,该公司从国际市场租赁两艘LNG运输船,首次采用海上应急储罐的方式提高天然气应急供应能力。
据统计,中海油今冬明春共安排200亿立方米天然气,并积极推进管线互联互通,与兄弟单位合作携手保供。
据悉,LNG的价格暴涨主要因缺乏价格的传导机制与正确的信息引导。LNG上游主要以门站价格向中石油购买,下游则随行就市,价格传导机制不一致。随着价格暴涨,行业内贸易商开始炒作,加剧紧张气氛,促使下游企业采购,进一步推高了价格。
有业内人士认为,很多液化工厂之前因气价过低停车,未来还是会重新开工的。随着供应加大,天然气紧张状况终会过去。
不过,随着气价暴涨,很多工业用户已承受不起,在完成本轮订单后,到1月份可能不再接新的订单。LNG加气站平均开工率下降30%,部分选择停工歇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