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一早,一纸“军令状”压到了销售公司。集团公司紧急部署,要求销售公司务必在11月18日前收回煤款10亿元,以弥补偿债资金缺口。资金是企业的血液,防范化解债务风险是集团公司的头等大事,按时保量完成回款任务义不容辞、刻不容缓!
接到这项艰巨的任务,销售公司不讲条件、不讲困难、不打折扣,立即召开专题会议,对货款回收任务进行层层分解,责任到人。时间紧,任务重,关键时刻看担当。围绕完成回款任务目标,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攻坚战立即在销售公司打响。
迎难而上
在销售公司分解的指标中,精煤销售处分到了4.2亿元的回款任务,这几乎占了10亿元回款任务的一半。该处主要面向钢铁企业用户,虽然目前钢铁市场有所回暖,但是很多钢铁企业资金链依然十分紧张,在这种形势下完成回款任务的难度可想而知。
领到任务后,精煤销售处迎难而上,第一时间与用户进行沟通,第一时间派出人员奔赴用户。
精煤销售处业务经理潘晓东负责联系一家钢厂用户,而这家钢厂经营形势十分困难。面对回款的军令状,潘晓东选择了蹲守:“我早上比钢厂职工去得还早,晚上比他们走得还晚,反复与钢厂的业务主管协调,真是磨破了嘴皮子。”3天的蹲守,无数次的沟通,11月17日上午,终于迎来了转机。该钢厂用户决定开辟绿色通道,为集团公司办理煤款5000万元。
不达目的不收兵,锲而不舍的努力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一家央企钢铁用户在自身账户仅有9500万元的情况下决定特事特办,从别处筹借500万元,支付了1亿元煤款;华东片区加强与用户高层沟通,争取到超过4亿元的煤款;东北片区协调用户加快结算流程,提前15天拿到4500万元……短短4天内,精煤销售处累计回收煤款6.9亿元,大大超出了任务指标。
煤款的迅速回收,靠沟通协调,同样也靠长期以来积累的信誉,以及与用户之间建立的良好合作友谊。11月15日,江苏一家钢厂用户到销售公司走访,听闻集团公司目前面临的困难情况后说:“在我们遇到燃煤危机的时候,河南能源想尽一切办法帮助我们渡过难关,现在河南能源有了困难,我们一定要伸出援助之手。”这家用户当即答应向集团公司预付煤款5000万元,后来又追加了1000万元。
马不停蹄
在这场与时间赛跑的攻坚战中,销售公司末煤销售处也面临着巨大压力。当时,末煤下游用户总计欠款1500万元,而在任务分解会上,末煤销售处领到了回款1.2亿元的任务,这就意味着要争取到超过1亿元的预付款。
为了完成回款任务,末煤销售处副处长张岩及业务主管游敬威在两天的时间内马不停蹄。安阳地区一家电厂用户资金十分紧张,面临着数家煤炭企业的煤款支付。高层间的沟通对接,业务主管之间的协调,终于在11月15日促使该用户达成了付款意向。
张岩深知,常规情况下,电厂用户煤款支付至少需要5个工作日,而这次要在两三个小时之内拿到煤款,必须把工作做细,可不能有任何纰漏。
11月16日一大早,张岩、游敬威和电厂工作人员同一时间出现在办公室中。经过3个多小时的协调,这家电厂决定暂缓对其他煤炭企业的煤款支付,将全部2100万元余款用于支付集团公司的煤款。
一样的征程,一样的艰辛。16日中午,奔赴另外一家用户拿到3200万元煤款;16日下午赶到一家电厂,经过将近3个小时的协调拿到4100万元煤款;17日上午又到达商丘一家电厂,争取到7500万元煤款……短短两天内,他们的足迹遍布郑州、鹤壁、安阳、濮阳、开封、民权等多个地方。
在销售公司的整体部署下,在末煤销售处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4天之内累计争取到煤款约1.8亿元,同样远超计划任务量,同样打了一个漂亮仗。
争分夺秒
军令如山,关键时刻最能显示一个团队的执行力。在时间紧、任务重的形势下,销售公司各下属单位不畏困难,纷纷领命,紧紧围绕回款目标,想尽一切办法坚决完成任务。
块煤销售处销售人员足迹遍布山东、江苏、安徽等地,共计回款约5200万元;永煤销售分公司把任务化整为零,在维护良好的用户关系的同时,累计回款约7000万元;义煤销售分公司紧盯任务不放松,11月17日累计收到煤款3亿元;焦煤销售分公司接到任务后一方面催促欠款用户及时回款,另一方面争取现有用户多付预付款,截至11月17日累计回款6000万元;鹤煤销售分公司积极协调用户支付预付款,派出专人盯守资金支付情况,不到最后一刻不撤离,最终争取到3亿元现汇。
与此同时,销售公司财务结算部全体人员24小时随时待命,一旦有煤款交回,财务人员会在第一时间接收煤款。在最为关键的11月17日,财务工作人员当天共计收到承兑汇票227份,金额多达2.6亿元。为保障资金安全,财务工作人员对每一份承兑汇票逐一甄别复核,加大往返财务公司频次,确保每一笔煤款都能准确无误入账。
有什么样的作风,就有什么样的战绩。尽管时间紧、任务重,尽管挑战重重,但是正因为有不怕困难、不讲条件、坚决执行的作风,销售公司圆满完成了集团公司下达的回款任务目标。在短短4天内,销售公司完成货款回收任务14.69亿元,打了一场漂亮的攻坚战。(宋立新 朱新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