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去产能工作正在扎扎实实推进当中。
第一财经记者从今日召开的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下称“中钢协”)第五届六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现场获悉,今年上半年,在去产能和取缔整顿“地条钢”等政策推动下,钢铁行业企业的运营状况和效益全面向好。目前,国内去产能工作持续发力,钢铁企业利润预期远超去年同期。
中钢协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粗钢产量4.20亿吨,同比增长4.6%。宝武、首钢等部分龙头钢企的利润率大幅增长。连长期经营困难的攀钢、八钢、韶钢等企业均实现扭亏。
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巡视员夏农28日在会上表示,去产能目标是5年内化解过剩产能1亿-1.5亿吨,去年超额完成了6500万吨,今年再化解5000万吨,只用了2年时间就进入了总目标区间。可以说这两年行业去产能是取得了实实在在成效的。
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巡视员骆铁军在会议现场表示,钢铁企业目前去杠杆效果并不好,钢铁会员企业的负债率居高,企业仍然习惯于用银行贷款。
从资产负债率来看,目前钢铁行业的债务状况基本平稳,但整体债务压力水平并未得到明显缓解。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5月,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资产负债率为66.63%,较去年5月份仅仅下滑0.7个百分点。但从负债来说,截至2017年5月,钢铁行业整体负债4.3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0%。
机构监测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到2017年7月,目前钢铁行业发行债券存量规模为3600亿元,市面上发行的钢铁产业债券共有199只。
因此骆铁军表示,借助钢铁行业盈利状况比较好的当口,仍应以降低负债率为主。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秘书长刘振江也表示,去产能工作应避免留下后遗症,重点要解决员工安置和债务问题。不能出现去产能后钢厂资产减值带来的杠杆率提升问题。
除此之外,第一财经记者从现场获取的书面资料上,今年防止“地条钢”死灰复燃依然任务艰巨。
事实上,在我国中频炉市场,大小厂家众多且设备水平高低不一已经是多年的常态,由于没有合法的审批手续、环境污染严重,多数企业年年“搬家”,整个市场很难进行严格的管理。
冶金工业规划院院长李新创认为,虽然“地条钢”取缔工作进展迅速,但到目前为止,并不是所有的设备均已拆除,要彻底完成取缔任务依然艰巨,一些地方利益保护还是存在的,如果这种高压态势不一直坚定持续下去,这些已暂时关停的“地条钢”企业仍有死灰复燃的可能。
相关新闻
中钢协:上半年化解产能4239万吨,占年度任务84%
“我们去产能目标是5年内化解过剩产能1亿-1.5亿吨,去年超额完成了6500万吨,今年再化解5000万吨,只用了2年时间就进入了总目标区间。可以说这两年行业去产能是取得了实实在在成效的。”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巡视员夏农28日对钢铁行业去产能工作做出了积极的评价。
夏农是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钢协”)在京召开的五届六次常务理事(扩大)会上发表上述评论的。
21世纪经济报道从会上获悉,今年上半年,在去产能和取缔整顿“地条钢”等政策推动下,钢铁行业企业的运营状况和效益全面向好。中钢协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粗钢产量4.20亿吨,同比增长4.6%。宝武、首钢等部分龙头钢企的利润率大幅增长。连长期经营困难的攀钢、八钢、韶钢等企业均实现扭亏。
7月13日,首钢股份发布中报预告称,预计今年1-6月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在9.00亿-9.50亿,同比大增至少53倍(5371%-5675%)。同日,鞍钢股份也发布2017中报预告,预计今年1月-6月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8.23亿,同比增长5倍(507.67%)。继2016年全行业实现扭亏之后,钢铁上市公司2017年中报即将迎来久违的全行业盈利大幅增长局面。
21世纪经济报道梳理钢企中报预告发现,上半年大宗、钢价大幅上涨以及去产能、取缔出清地条钢,成为上半年钢企利润大增的主要原因。
中钢协会长、首钢集团董事长靳伟在会上介绍,在去产能方面,截止今年5月底,全国共化解过程产能4239万吨,完成全年去产能任务的84.8%;在取缔出清“地条钢”方面,目前全国各地督查范围内的“地条钢”企业已经基本处于停产状态。
但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巡视员骆铁军也在会上指出,在去产能和取缔地条钢取得积极进展的同时,钢铁行业去杠杆的效果还不尽如人意,“去年可能全钢铁行业平均负债率只降了1个百分点左右。”
中钢协秘书长刘振江表示,针对行业去杠杆问题,中钢协半年来积极与银监会等部门和钢铁企业沟通座谈,取得了一些进展。
刘振江介绍,今年3月,中钢协与银监会在南昌召开了“去杠杆、防风险、增效益”座谈研讨会,会上提出,要经过3-5年努力,使得行业平均负债率下降到60%以下。截止目前,已经有10家钢企与银行机构签署了债转股方案。
随后4月,中钢协又与银监会等在马鞍山再次召开去杠杆交流会,研究下一步“去杠杆”和推进市场化债转股的措施和方法。“银监会近期将召集金融机构和典型钢企研究落实相关问题。”
针对钢铁企业集中反映的在债转股中遇到的“名股实债”、债务处置、信贷规模和贷款结构等问题,协会也向去产部际联席会及发改委、财政部、工信部等部委形成了专题报告。“协会对于去产能过程中债务处置相关问题的建议,已经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目前正在收集典型案例。”刘振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