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四年多的低位运行之后,2016年,煤炭行业迎来复苏,煤价坐上一波“过山车”式的行情。化解过剩产能上,煤炭行业全年完成化解过剩产能2.9亿吨,最终在年底之时,实现煤炭供需基本平衡。
回顾一年来煤炭行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进程,在各项政策精准发力之下,煤炭价格持续回升,煤炭供需经历多轮博弈。在今年全国两会召开之际,本报记者对去年以来煤炭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效进行了梳理,以期更好展现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政策的成就。
配套政策精准发力
2016年,煤炭行业出台的各项政策涵盖了化解过剩产能工作的方方面面。
2016年2月1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对未来3~5年煤炭行业去产能工作绘就框架。
在这一纲领性文件的指导下,去年全年,涉及化解煤炭过剩产能工作的相关部委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合力推进煤炭去产能工作。
在配套文件方面,截至去年5月18日,化解过剩产能有关部门制定的财税、金融、职工安置、国土、环保、质量、安全、奖补资金等8个配套政策文件已全部实施。
随后,各有关地区也制定了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施方案,并明确了各地区“十三五”期间的总体安排,拟定了分年度的产能压减或退出计划。根据要求,各有关省级人民政府还完成了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目标责任书的签订。
从时间进度上看,距离国务院出台的意见仅仅3个月之后,各省就都确定了去产能目标,并签订了责任书。由此,伴随着去产能目标责任书的签订,彻底吹响了煤炭、钢铁行业去产能的冲锋号角。
政策的明确,让化解煤炭过剩产能快速推进。在各项配套政策的支持下,国家层面又开始推进减量化生产措施,从实际市场效应来看,减量化生产的措施提振了煤炭市场。
减量化生产全面执行后,煤炭供给呈现出了趋紧的态势,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连续多个报告期出现小幅上涨或持平情况。
行业回暖迹象明显
煤炭价格成为各项政策显现成效的直接体现,也忠实记录着化解过剩产能政策带给整个煤炭行业的变化。
时间回到2016年初,彼时,煤炭价格处于近四年来的最低位,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上,5500大卡的动力煤价格当时是370元/吨,而现在,这个价格是587元/吨左右。
这一上行曲线的的最直接动力就来源于减量化生产措施,而煤炭价格也是从去年6月份出现了明显上涨趋势。
对于去年6月份开始出现的煤炭价格快速上涨,中国煤炭运销协会认为,由于煤炭库存减少与偶发性因素叠加,价格短时快速上涨,市场预期发生变化。供给下降仍是首要原因,国家加大治理违法违规建设生产和超能力生产力度,提高商品煤质量标准、推行减量化生产措施,以及市场倒逼部分开采条件不好、成本高的煤矿退出,煤炭产量持续降低(去年前九个月全国煤炭产量与2013年同期相比减少了4亿吨)。
针对煤炭行业出现的阶段性供给紧张局面,国家又及时出台调控政策,最终确定为释放部分先进产能,用以稳定煤炭市场供给,抑制煤炭价格过快上涨。
此时,时间已经来到9月份,相比年初,煤炭企业的光景要好过很多,整个行业回暖迹象明显。
与2015年底全行业弥漫着悲观情绪相比,2016年底,煤炭企业基本全部实现当月盈利,虽从全年累计来看,还未彻底盈利,但行业发展也看到了希望。
在一系列调控措施之下,在年底的全国煤炭交易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释放的信息是:“煤炭价格基本处于合理的价格区间,煤炭供需基本实现平衡。”去年下半年之时的煤炭企业,也早已过了“要我去产能”的阶段,处在向“我要去产能”转变的过程之中。可以看到,尽管彼时煤价的快速上涨,对于煤企存在诱惑,但绝大数煤企还是按照化解过剩产能相关政策,稳步推进去产能工作。
市场前景谨慎乐观
正是这样的氛围,让去年煤价有了恢复性上涨,也让煤炭行业回归理性有了希望。处在盈亏平衡点之上的煤企,更加积极主动地执行化解过剩产能政策。
煤炭行业五项制度供给的出台,让全行业振奋,这意味着煤炭市场将迎来常态化的预警调控机制。
276个工作日产能储备制度、减量置换和产能交易制度、煤炭最低和最高储备制度、中长期合同制度、平抑煤炭价格异常波动机制这五项制度涵盖了煤炭行业生产、供给、运输、消费等方方面面,对未来煤炭供需市场影响深远。中长期合同签订工作成为稳定煤炭市场的重要手段,国家发展改革委称,国家鼓励支持双方签订中长期合同,对于签订中长期合同并诚信履约的企业,有关方面将在运力上予以优先保障。
从供需双方来看,在当前形势下,煤炭价格短期内基本不会大幅波动,业内普遍预测,在供暖季结束之前,煤价将保持在相对平稳的价格水平。
根据已公布的数据,今年煤炭去产能的任务是5000万吨,数量的减少,并不意味着难度的降低。在行业内的专家看来,今年化解煤炭过剩产能的任务将比去年更加艰难。
究其原因,一是煤炭价格已经回升至较为稳定的水平,煤炭企业主观上化解过剩产能动力比去年要差很多;二是奖补资金系数今年为基数,而去年的奖补资金系数为基数的1.1倍,不少省份将本应今年完成的化解过剩产能任务列入了去年的计划之中;三是人员安置问题进入了相对困难时期,这是今年煤炭去产能任务最大的难点。
但值得肯定的是,经过去年一年的努力,煤炭行业已经彻底走出阴霾,行业发展也渐趋理性,今年又将新增近3亿吨产量,煤炭市场前景呈现谨慎乐观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