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9日,中关村绿色矿山产业联盟(以下简称“中绿盟”)干旱半干旱煤矿区生态修复技术与方法相关标准的宣贯会议顺利召开,西安科技大学的解琳琳副教授受邀做了《干旱半干旱煤矿区生态修复技术与方法相关标准》宣贯的报告。
我国西部干旱半干旱煤矿区面临着严峻的生态挑战。该区域年降水量低于 400mm,蒸发量大,气候干旱;且多为风蚀荒漠,土壤瘠薄,物种多样性低,生态环境极为脆弱。同时,这里煤炭资源赋存丰富,煤层厚、埋藏浅,开采强度大,60%-80% 为井工开采,20%-40% 为露天开采。开采活动引发了一系列生态问题,井工开采导致原位沉陷、裂缝发育、根系拉伤、水肥流失;露天开采则造成倒堆搬运、土层重构、水肥失调、生态难建,资源与环境的矛盾日益凸显,矿区生态修复成为西部煤炭基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在此背景下,微生物复垦技术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相关研究表明,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SE)等微生物能提升植物根系抗剪拉能力、改变植物地上部分形态、提升植物耐高温能力、增加有机碳固存、降低侵蚀速率、提高水分利用率,具有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的特点。
为突破矿区生态修复领域研究交叉度低、技术瓶颈制约、复垦方法不系统等问题,该系列标准制定以矿山复垦土层重构、排土场生态重建优化模式、微生物复垦技术应用对策、土地复垦与生态效应评估为目标。
此次发布的标准涵盖多个方面,包括干旱半干旱区露天煤矿排土场重构土层海绵结构覆土、生态立体重建相关技术要求,干旱半干旱煤矿区微生物复垦的规划设计通则、技术规程、检查验收规程、效应评价方法,以及矿区生态修复菌剂——深色有隔内生真菌生产、应用技术规程,深色有隔内生真菌胞外代谢物生产、应用技术规程,深色有隔内生菌胞外聚合物相关标准,耐盐深色有隔内生真菌筛选与鉴定技术体系等共14 项标准。
其中,《干旱半干旱区露天煤矿排土场重构土层海绵结构覆土技术要求》(T/GRM 050-2022)设计了适合该地区的三层海绵结构,能有效提高植被水分利用效率,降低水土流失,并指导了黑岱沟露天煤矿排土场 100 亩示范基地建设。《干旱半干旱煤矿区微生物复垦 技术规程》(T/GRM 015-2021)明确了微生物复垦的技术原理、菌肥种类、运输保存、活性检测及施用方法等,为微生物复垦技术的应用提供了详细指导。
这些标准的制定基于多年的野外试验和室内模拟,结合了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将为干旱半干旱煤矿区的生态修复工作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推动西部煤炭基地走出一条绿色开采与生态保护协同发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