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日,记者从成都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获悉,今年1-7月,成都市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杜绝了重特大事故的发生。日前,经市政府批复同意,正式出台了《成都市“十三五”安全生产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明确提出到“十三五”末,全市建立较为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隐患排查和预防控制体系、应急救援体系“三大体系”,全面提升安全生产治理法治化、科技化、社会化水平,建设成为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
据悉。今年1-7月,成都市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杜绝了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全市(含简阳市5-7月事故)共发生生产经营性安全生产事故162起(含较大事故2起),事故起数按可比口径同比下降16.06%。
1-7月,成都市共排查治理各类安全隐患22682项。深入开展春节、“两会”、“创交会”等重点时段安全生产大检查,严格人员密集场所、大型活动、烟花爆竹及企业复工复产安全监管。周密部署汛期安全生产工作,抓好道路水上交通、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安全检查。开展“平安交通”、建筑起重机械、道路桥梁、油气管道隐患整治攻坚、村民自建房和居民小区消防、电力设施、老旧电梯等专项治理,挂牌督办交通隐患49项,治理农村路侧护栏隐患102.8公里,整治油气输送管道隐患12项、电力设施安全隐患295项。
检查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5480家,查获非法危险化学品414.39吨。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成办发〔2016〕20号),建立健全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和废弃处置全链条、常态化监管制度机制。推动人口稠密区5家化工企业实施搬迁工程,1家企业完成搬迁,4家企业正在新建搬迁厂区。
深入推进企业安全生产和公共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全市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企业达5430家,启动42个大型综合体、商业商务楼宇和5个古镇特色街区标准化达标创建工作。加强职业卫生基础建设,618家用人单位通过验收。开展“安全社区建设质量提升年”活动,2个国家级安全社区、7个省级安全社区建设单位通过评审验收,全市安全社区总数达到133个。
据悉,截至目前,成都市危险源动态监控系统接入高危企业806家,设置传感器和监控器12168个,实现重大危险源监测预警全覆盖;隐患排查治理动态监管系统完成 41188家企业注册信息填报,企业利用系统自查自报自改和监管部门排查的安全隐患127708项,实现隐患闭环管理;职业病预控服务系统注册单位9332家,现7062家开始运用;启动市应急救援指挥系统开发和第一批(6个)区(市)县预警分中心建设,目前,龙泉驿区、青白江区、彭州市、大邑县的预警分中心已建成并投入使用。
值得关注的是,成都还将推进实施九大重点工程,确保“十三五”末建成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争取到2020年,建成使用成都市安全教育体验馆。大力推动安全文化示范企业和安全文化示范区(市)县建设,打造一批安全文化阵地。
(朱虹)